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1节(1 / 2)





  李秀琴见此,从旁边的柜子里取出几样菜,“大嫂,这里还有呢?”

  她才不会委屈自己。

  这些菜可是她特地留给自家人吃的。

  虽然他们不能吃荤,但是这些素菜也是用好油好料炒的,味道一点不比肉菜差。

  李秀琴叫了几个孩子过来一块吃饭。

  几个孩子也是累得气喘吁吁。

  尤其是林晓,额头全是汗珠,碎头发都沾在脸上了,李秀琴以手作梳,简单帮她把头发拢了一下,“你们几个去哪玩的呀?怎么全身都是汗?”

  林家以前的灶房是刘翠花的天下。林老头之所以交给她,那是因为刘翠花最合他心意。她做饭做菜奉行一个标准,那就是省。而做出来的饭菜,用一个词来形容最为贴切,那就是难吃。她却不觉得这是缺点,要是她把菜做好吃了,那不就得多消耗粮食嘛。

  别看李秀琴做的是大锅饭,但是她舍得放油放调料,饭菜水平比刘翠花好多了。

  几个孩子吃得根本停不下来,根本顾不上回答他们的问题。

  林晓原本想斯斯文文吃饭的,但是他们抢菜太厉害了,她不得不也加入队伍。

  夹好菜,她才顾得上回答她娘的问题,“我们去捡柴禾了呀。我爹说了黄豆杆可以肥田,烧了太可惜了。所以我就带他们去捡柴禾。”

  李秀琴揉揉她脑袋,给她夹了一筷子菜,“好孩子。”

  林晓边吃边含糊道,“娘,你快别管我了,你也吃啊。”

  再不吃,菜就没啦。

  李秀琴听着直乐,这穿到古代,她女儿的饭量倒是比前世大了不少。

  第二日,太阳刚升起,村里的壮劳力们如约而至。

  林满堂认识的人当中,他大哥算一个,他大伯的大儿子林广源算一个。他之所以认识林广源,是因为对方声音特别大。每天晚上他都会在家门口喊孩子,声音大到全村人都能听见。

  还有五个村民来他家拿过凉粉,至于其他人,他完全抓瞎了。

  人到齐后,张金水给大家安排活,挖地基的挖地基,和泥的和泥,拉砖的拉砖……

  事实证明,盖房子并不比收庄稼轻松。

  林满堂躲得了干农活,却躲不了盖房子。毕竟他这可是为自己家盖的。

  一天干下来,林满堂整个人累脱皮了。他想起自己以前种地的日子,浑身上下哪哪都疼,骨头都跟着打颤。他都佩服自己,他居然一干就是十几年。也不知那时候的他是怎么撑下来的。

  现在又体验当初那段艰苦的岁月,浑身上下的骨头都在叫嚣着让他赶紧罢工。

  可他不能不干,他自家的房子,他要是不干,明天这些人估计全撂挑子不干了。

  林满堂躺在床上疼得直叫唤,哼哼唧唧一副可怜样儿。

  林晓心疼他,用小拳头给他捶背。

  李秀琴端着热水进来,让林满堂先泡脚,“累的时候,泡脚能够缓解疲惫。”

  林满堂将脚泡在热水里,才觉得自己活了过来。只是有些可惜,他家没有浴桶,要不然他全身都能舒坦了。

  李秀琴抹了把额头上的汗,叹了口气,“谁不辛苦啊。我都多少年没做过大锅饭了。这一天差点没把我累瘫了。”

  负责做二十个人的饭菜,光蒸馒头就得蒸两锅。再加上择菜,炒菜。累得她到最后都拿不起勺子。

  也幸好有刘翠花带着大哥家的大丫二丫帮忙,要不然她真得累趴下。

  林晓听她也累,跑到她身后帮忙捶背,“爹,娘,这房子是为自家盖的,咱撑过这个月,以后就能舒舒服服住大房子了,还是很划算的。”

  林满堂和李秀琴对视一眼,齐齐笑出声。

  就这么持续了一个月。三间大瓦房,六间房子,一间灶房,终于盖起来了。

  上梁这日,林家新房挤满了人。

  前一晚是暖梁,在未建成的新房堂屋正中间位置摆上两条长凳,再把“中梁”架在万字糕上,然后中梁两侧分别系上红绿布条,红布在大边,绿布在小边,一般东为大,西为小,再在中梁的正中间栓一朵红布扎成的花。

  “暖梁”开始,林满堂点燃鞭炮,在中梁下方点燃芝麻楷以暖梁。

  刘金水开始唱诵本地上梁歌。

  “文武百官二面站,子孙后代穿朝衣”

  “一杯酒来敬梁头,文拜相来武封侯”

  唱完上梁歌,暖梁完成。

  正式上梁这日,吉时开始时,林满堂燃放鞭炮,中梁两头栓下的长绳吊住梁住,木匠和瓦匠伴着张金水的吟唱,各提着绳子登梯而上。

  中梁提上来后,将它牢牢放在之前就做好的柱头上。

  林满堂将之前早就准备好的红点馒头,糖果,伴着张金水的唱涌洒向底下围观群众。

  至此礼成。

  李秀琴特地买了二十斤猪肉,两只公鸡,招待前来帮忙的村民。

  这一个月来,他们确实费了大力气,一天三顿饭根本抵不了这份辛苦。

  虽然她没办法天天大鱼大肉,但一次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