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5节(1 / 2)





  潘氏道:“她那儿好好的,你别忧心她的。”

  潘氏又坐了坐才走。

  喜春去炭司也过了几日了,炭司一直未曾给出答复来,喜春心里难免急了些,不时就有些坐立不安的。

  大雪如期而来,不过一夜,青瓦上便被皑皑白雪覆盖,地上枝头,满目所见除了洋洋洒落的白雪,见不到丁点其他。

  周家各房已经在屋中架上了暖炉供暖了,白鹭院也不例外,送来的炭因烧着无烟,又称无烟炭,屋中架上几炉,倒是暖和得很。

  周家小辈的周光、周磊、周严三个本是在衙门当值,只在清水衙门,没多大事,被尽数调去了礼部祠祭清吏司,腊月祭祀,上至朝堂,下至各家也早早备置妥当。

  大房出嫁的嫡长女周莺亲自送了年礼来,年礼送了大房一份、二房一份,老太太处一份,老太太拉着人,要留人住上一夜。

  “老太太说三少夫人还不曾见过莺姐儿,叫老奴来请三少夫人过去坐坐,也见一见自家姐姐。”白鹭院中,老太太身边的婆子来传了话。

  喜春哪有不应的,叫巧云给披了披风,裹了裹,只带了巧香就去了。外边大雪,虽说周家回廊相连,只消穿了回廊过了厅就到老太太所住的正院,但到底回廊透风,地面又被雪水打湿,喜春走着都得小心,更不敢带嘉哥儿几个小的去了。

  些许绒毛帽子边儿打在脸上,喜春伸出手捋了捋,嘴里哈出一口冷气儿来,一张脸儿也白了几分。

  周莺是大房嫡长女,嫁人多年,她夫家是正五品的通政司参议柳家,相公也是一位举子,大晋举子可举官,这位柳家姐夫不喜在官场钻营,谋了个国子监学正位,周家早年也不过是小官之家,是以周莺身为周家嫡长女这才嫁到同样家境的柳家,只如今周家势起,柳家却还没个动静儿。

  周莺在老太太处等了一刻没见人来,心里不大高兴了,只面儿上还高高兴兴跟老太太说着话儿。

  老太太问她在柳家的日子可好?柳家孙婿和膝下的孩子可好?

  周莺唬弄着:“都好都好。”

  周莺惯是个好面儿的,她天生这等人,便是自己过得苦也不会叫外人知道一星半点,生怕别人笑话她。

  心里则不然。

  好甚好?柳家二十年不挪个窝,人家树上的鸟还知道到处找窝呢,她家上到公公,下到夫君,个个都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八棍子打不出个屁,她又要料理家务还得伺候一家大小,可谓为了柳家费劲了心思,但白费,她就是有天大的才也拖不动这一家没上进的。

  老太太信以为真:“这就好这就好,其实学正也挺好,你瞧瞧那在国子监进学的都是甚人,只要你尽了心,别人记在心里,这人情关系总有用到的一日。”

  这是实话,周莺心里抱怨归抱怨,但也是清楚的,不然就凭她家那几个芝麻小官,她平日哪有机会跟上头的太太们交好走动的。

  正说着,喜春随着婆子进了院子。

  老太太一看她雪白的小脸就心疼上了,拉过喜春的手,这手握在手里也是冰凉的,忙指使着忙里的人忙开了,“快去叫人送了姜茶上来,再拿个汤婆子来,把那炉子也给靠近些,叫喜春暖暖。”

  房中仆妇们刹那忙开,周莺身边的炉子也被移开了。

  ...

  周莺还等着老太太继续提点呢,话到此处顿时没了下文,她一个好好的大活人还在呢,方才还夸她孝顺,这转眼就拉着别人嘘寒问暖了,周莺气得鼻子都歪了。

  周莺喜春两个头回相见,只维持了个面子情。

  夜里一大家子用过饭,周莺去妹妹周珍处瞧了瞧。周珍的院子随她,处处柔和,说来周珍的性子与喜春从前有几分相似,都很是温婉,周莺是大房长女,也是整个周家小辈长姐,与周珍几个年纪差了不少,周珍懂事没几年她便出了嫁,说来姐妹两个的关系并不亲近。

  周莺坐在软塌上,看周珍捏着针线,试探的开了口:“妹妹,我观你跟秉哥儿那媳妇倒是走得近呢?”

  周珍好一会儿才知道她说的谁:“大姐是说喜春吗?”

  “喜春人好,懂的多,花样子会好多呢,还送了我许多首饰和礼,可惜她如今什么都不缺,我也不知该回她什么,不如姐姐给我出个主意吧。”

  周莺不大高兴,喜春怎么不送她?

  她给喜春找了理由,觉得喜春是看不上她,至于送给周珍,自是因为周珍定了个好人家,国公府上的儿媳妇,谁不想巴结两分的?

  老太太还说她最是心善不过,要周莺看,这喜春还不是看菜下碟,她这碟菜不好,所以没人搭理。

  周莺哪里会给她出主意,不大高兴的坐了坐,在周家住了一夜,次日一早就回柳家去了。

  快到岁末了,炭司那边终于传来了回信儿。炭司到底不能听信喜春一面之词,在确认周家后,又陆续审计过沈家、周王两家,与之多番交涉后,最后选定周家作为石炭场在秦州府的买卖。

  秦州府沈家、周王两家都有接下石炭买卖的意思,其中沈家更是靠着秦州知府,炭司也有意于沈家,只这三家在最后都未能过得了家底不丰这一关。

  看在同朝为官份上,炭司这才对沈家有所倾斜,毕竟这买卖在秦州,秦州府的顶头上司正是秦州知府,有这样一位在,对他们的石炭买卖开展也是有好处的,而周家的关系却是在盛京,到底不如秦州知府这样现管的身份来得好。

  若那沈家有周家的家底,这桩买卖只怕就当场拍板了。

  沈家跟周王两家在秦州府都是顶顶富贵的人家,但在炭司眼中还不够看,正如喜春当日所言,接下炭司买卖的商户需要提前购置大批石炭,这本也关系着石炭场的积压问题,石炭能朝外送,本就表示石炭场的石炭已经不止供应盛京,若是石炭场积压太多石炭在场中,导致石炭场无法正常运作,他们炭司也免不了要被问责。

  炭司再三商议,定下了周家。

  喜春去了炭司,在谢炭司和府衙主薄的见证下定下契书。

  一路出了炭司,喜春的脚步几乎越走越快,她死死咬着牙,宽大的袖子中手指轻轻颤抖着,良久,她脸上缓缓露出了微笑。

  她做到了。

  “少夫人真厉害,这样一笔买卖就被夫人拿下来了。”巧云在一旁恭贺。

  喜春轻轻点头,眼眶蓦然红了,她抬头看着蓝白的天儿,盛京多日雨雪,只今日突的放晴,像是连老天都在贺喜她。

  到了周家,喜春一行刚进门,便见二夫人小盛氏带着周鸳、周珍姐妹迎了上来:“你做成了石炭买卖的事儿家里上下都知道了,老太太高兴着呢,叫大嫂把晚上的席面又加重了两分,还给阖府上下多发了一月月钱,今日正是岁尾月,咱们家又得了一门好消息,可谓是双喜临门了,走走走,快进去,嘉哥几个还等着给你这个嫂子道喜呢。”小盛氏欢欢喜喜的挽着她走。

  大晋风俗,岁尾岁首都是好日子,正所谓辞旧迎新,新故交接。

  岁尾指腊,又称腊月,为祭祀之月,有腊冬、残冬、穷冬、腊月、冰月等,从腊月二十三起祭灶王爷,祭祀便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