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2节(1 / 2)





  冯英目送他离开,想了想,回头又唤了两个内侍来,道:“今儿有没有闲杂人等来过?”

  内侍们面面相觑,都摇头道:“回公公,没有外人。”

  冯英点点头,面上却仍是疑云不散,突然他想起一件事:“今儿威远伯跟夫人进宫,这会儿到哪了?”

  内侍们正欲去打听,却又有一名手下从外而来,上前道:“公公,刚才奴婢看到威远伯携夫人正欲出宫。”

  冯英听到这个,才略松了口气。

  他身边的几个内侍随行身后,其中一人道:“三爷,皇后娘娘怎么突然宣见威远伯夫人?奴婢还听闻娘娘赏赐了不少东西呢。”

  冯英淡淡道:“威远伯是国之功臣,将来还少不得靠他平疆拓土,赏赐点东西又算什么?”

  别人不晓得皇后的心意,只以为皇家恩深,但冯英怎会不知?

  如今本朝边境,北边初定,而西南却也正蠢蠢欲动,兵部如今正在挑选良将,倘若找不出别人,恐怕还是要把白梼调过去。

  皇后这是为了太子殿下在笼络将才,自然要给威远伯面子。

  只不过冯公公虽心知肚明,但这件事对他而言,却不算是一件喜事。

  毕竟他也有心病。

  本来以为金钗儿是掌中之雀,没想到偏飞了出去,如今更是飞出了自己的掌控。

  再加上十四的事……按照那个丫头的性子,倘若知晓,是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

  如果只是凭着金钗儿一人之力,冯英未必把她放在眼里。

  但如今她可是回到了白梼身边,而白太素显然对她是极为疼爱,而太素为人,却是连冯英都忌惮三分的。

  故而冯英如今更担心有朝一日金钗儿会跟自己反目,那白梼当然会帮着她。

  如果白梼再在皇后跟太子面前势大,谁知道他的吉凶呢?

  冯公公是个深有自知之明的人,将心比心,假如他是未来的皇帝,一个能平定江海的将军跟一名宦官孰轻孰重,简直想也不用想。

  除非……那未来的皇帝是个“昏君”。

  虽然冯公公觉着太子殿下确实不那么英明,但也未必就昏头到那种地步。

  故而他很不敢掉以轻心,生恐养虎为患。

  幸亏如今正有个现成的好机会,做的好的话,或者可以让他一石二鸟,顺理成章地除去心腹大患。

  原来刚才跟他说话的那位,正是皇后身边的心腹太监王公公,而冯英刚才便跟姓王的说了一件至关紧要的机密大事。

  王公公口中的那个“她”,不是别人,正是在齐王府的金凤儿。

  原来就在昨儿,金凤儿让蕊儿秘密地传了一个消息出来,原来齐王竟在城中的某处宅邸偷偷运藏了数以千记的铠甲跟兵器,准备等到冬至来临之前,动手造反,拿下太子逼宫皇帝。

  冯公公一听之后立刻紧张起来,他当然不是轻信之人,但一来金凤儿先前所报的十四之事,已然是真,也正因她私下报信才将那叛徒捉了回来,可见她之忠心。

  二来,冯公公得到消息后,他便即刻让金凤儿再仔细查探藏铠甲兵器的地点在何处,毕竟这种涉及皇室之人的要命大案,至少要有赃物才能让人信服。

  虽然给金凤儿下了令,但冯英也没闲着,派出东厂之人暗中调查可疑的宅邸,只是不许打草惊蛇。

  在焦灼的等候中,次日蕊儿终于又送了消息出来,原来东西藏在西城的一处民宅之中。

  冯英立即吩咐十二带了两人亲自前往查探,十二的轻功无人能及,自然是最佳人选。

  半天不到的功夫,所派众人尽数返回,向着冯英禀告道:“确有此事!宅子之中有专人看守,但在房间之中确实暗藏大批的铠甲兵器!”

  冯公公闻言松了一口气。

  他之所以这么关注此事,因为知道,若是齐王谋反是真,那么向来跟齐王过从甚密交情匪浅的白梼恐怕也不能置身事外。

  何况白梼是兵部之人,更是威望极高的带兵将军,就算他是清白无辜并未参与,但正所谓树大招风,事发之后也是一个跳进黄河洗不清。

  如果白梼没了皇室的势力,他背后有整个东厂,自然就不必惧怕什么了。

  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合适之人向着皇帝奏上一本,那就可以开始收网了。

  冯公公几乎可以预见,东厂很快就要忙起来了,毕竟到时候又有数不尽的人要捉拿,京城势必会掀起一场比先前更加无法想象的腥风血雨。

  镇远侯府。

  慕容夫人房中,气氛尴尬而令人窒息。

  “这是怎么回事?”慕容夫人瞪着双眼,又惊又恼地问。

  在夫人眼前所见,是金钗儿手臂上鲜艳夺目的守宫砂痕迹——之前在试她的时候,像是一颗定心丸,如今看在眼里,却真如同一颗咽不下去的丸药,几乎把慕容夫人噎死的那种。

  她没有办法相信,明明成亲已经一个月了,怎么金钗儿手臂上的守宫砂还好端端的?

  其实白蕙告诉金钗儿的那些流言,慕容夫人隐隐地也有所耳闻,虽然她不相信自己儿子的身子会差到那种地步……行个几次房就会亏的一病不起,但对于两人确实已经行房这件事上,她可是一点儿疑心都没有的。

  没想到这么快,现实就狠狠打了她一巴掌。

  “你们居然……还没有圆房吗?”她简直匪夷所思,不敢置信。

  钗儿心里响起一声叹息。

  她很不愿意忤逆长辈,但自从记忆恢复之后,她就不想像是先前那样总是在慕容夫人面前俯首帖耳的了,毕竟她不是那个五岁的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了,她不想委屈自己,但她也不想贸然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