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十二卷千秋功业需百战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迎候(2 / 2)

实际上,他们并未在这里等候多少时间,只是天气骤变,眼瞅着一场冬雪就要下来,这才让人难耐风寒。

宣慰使柳世源望远处张望了一下,他来到大同已经数载,比之郑铎要适应一些,此时虽也冷的厉害,却还受得住,只是摆了摆手,“再等等,如果不成,再到门洞避一避,不过大将军带的是骑兵,咱们在城门之前迎候,已是不妥,若是等大将军到了咱们眼前,再仓促迎出,怕是不妥。”

郑铎回头望了望身后黑洞洞的城门甬道,被风从那里呼啸而过,只听声音,就让郑铎呲了呲牙,到那里避一避,还不如在这儿等着呢。

心里不由暗自腹诽,大将军南归,也不选个好日子,就这天气,在此处站一站,已是如此,大军行军又该多辛苦?

想到这里,不由对那位大将军又添了几分佩服之意,勤劳王事至此,可以算是没有辜负了半点陛下信重。

随之又羡慕的想着,冠军大将军回到大同,应该呆不了多少时日,年关之前,怕是要回京述职。

据前些时到的家信推测,这次冠军大将军回京,加官进爵可就不是以往那般轻描淡写了,算起来,应该是要加公爵号了。

啧啧,大秦开国至今,第四位公爷,大秦因功而封国公的,另外三位都是大秦开国元勋,不过历代下来,只有京师李家还在,其他两位的后人,都已败落。

就算是李家,国公之位也已不在,要知道,大秦爵位继承向来是减等而授,像郑家这样的门阀世家,从祖宗那里数下来,最高也不过是个县伯之位。

爵位之赏在大秦分外难得,早已是朝野共识。。。。。。。。。

不过近些年,爵位有所放开,长安之乱前后,一下就出了两位侯爷,之后机缘巧合之下,还出了一位异姓王。

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晋侯位,也是指日可待,等到再出个国公,自己那位伯父大人,应该也能加个一等伯了,好一好,三等侯也该是有的。。。。。。。

成名需趁早啊,这位按察使大人哆嗦着身子想,家里那些娇生惯养的东西就不用提了,还有那些盯着王家留下的职位不放的家伙,用鼠目寸光来形容再是合适不过。

他可是几次提议,要多拿下些兵部和枢密院的职位,小点不怕,那才是将来晋身的好地方,而且还能少些麻烦。

但家里人还多是愿意呆在吏部,那个地方到是不错,但陛下和中书的大人们,谁都不会轻易放过那里,那才是真正的是非所在。

而郑家子弟从军的又少,耕读传家,耕读传家,真真是比上有余比下不足。。。。。。

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一些所谓老成之人,还在想着如何限制将军们的兵权,还总那唐时旧例来说事。

也不想想,大唐开国之时,那些秦王府旧人,各个声名显赫,凌烟阁上留名,又有谁起兵作乱的?

限制大将兵权,那也应该是天下一统之后的事情,现在说这个,美其名曰,眼光长远,,实际上,却是看不清眼下情势的迂腐之人了。

希望家里那几位还没老糊涂,不要在冠军大将军回京之后,闹出什么事来才好,跟现在如日中天的定军侯赵柱国相争,怕是要碰个头破血流,即便是陛下那里,也不会容许这样的事发生。

实际上,归根结底,景帝一朝的那些风波事故,在成武年间,怕是不会重演了,陛下的眼光,和先帝不同的很,更愿意放眼于天下,心胸气魄,非是先帝能及。

尤其是在用人之上,再不如先帝般。。。。。。。。谨慎,先缚住手脚,再让人施展才干,当今陛下用人,却要大胆的多,颇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气概。

想来,在定鼎天下之前,这些朝廷大将皆能放开手脚才对。

若逆势而动,定然粉身碎骨,王家殷鉴不远,怎么就还有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呢?难道真的被那点田产什么的蒙住了眼睛不成?

正浮想联翩之际,远方终于传来阵阵马蹄声,不一时,便马蹄声便已连成一片,好像闷雷般在耳际划过,地面也开始微微颤动了起来。

包括郑铎在内,官员们立即开始整理袍服,挺直身子,簇拥着宣慰使柳世源往前慢步而行。。。。。。。。。。。

(上一章的卷名错了,不过没法改过来,又不想麻烦编辑,所以也就那样了,不影响阅读就好。)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