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0节(2 / 2)


  淮阴王府。

  “诸王于皇考久病持躬前,意图窃国,欲行谋反大罪,实乃不忠不孝不仁不悌也,然朕有感上天好生之德,为免再生萧墙之祸,自即日起,淮阴王独孤旭削其王爵,改名‘菩萨保’,终身圈禁淮阴王府不得出,东亭王独孤烁削其王爵,贬往燕州,咸平王独孤诩削其王爵,贬往咸阳,汝阳王独孤康削其王爵,贬往灵武,襄阳王独孤宁削其王爵,责其前往先帝陵恩守皇陵,无圣上诏,永世不得回帝都。”

  淮阴王独孤旭跪坐在地上,不可置信的将手中的圣旨读了一遍又一遍,许久,独孤旭才抬起头,问道:“这是陛下的意思吗?”

  前来宣旨的中官令元顺看到昔日的天之骄子,如今失态至此,不免觉得有些惋惜的摇了摇头,恭敬回道:“这可不就是大家的意思,想必此时此刻,其他几位王爷也收到了同样的圣旨。”

  独孤旭始终不敢置信道:“我帮陛下夺得皇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陛下怎能这么对我?不可能的!我是陛下的手足兄弟,陛下怎么能这么对我?一定是弄错了,对不对?”

  元顺一派从容道:“那几位不也是大家的手足兄弟?若不是因为如此,大家又怎会为王爷您改名为‘菩萨保’,正是因为有菩萨保佑您,大家才对王爷您网开一面,特地给王爷您在王府里僻了一间屋子出来,让王爷您在这间屋子里,好好体验当皇帝是什么感觉。

  大家一天不下旨放您出来,哪怕王爷您身体腐烂,呼吸枯竭,都不能踏出这间屋子半步,话已至此,奴才告退。”说完,将双手拢在袖中,向独孤旭行了个礼,便离开了。

  待元顺一走,守在门外的禁军便动作利落的将屋门给关上了。

  独孤旭有些失神的望着那扇被木板钉上、只能透进一点点阳光的门窗,那个声音一直在他耳边环绕不去,他觉得自己快要被那道声音折磨的给疯魔了。

  他倏地抓紧了手中的那份圣旨,掷向了那扇紧闭的门窗,忽然大笑了起来:“老十一,你这招杀人诛心,可真是绝啊!哈哈哈……”

  时值大行皇帝的国殇大期,新皇帝还未正式承继大统,便连下了三道旨意,第一道是给大行皇帝上谥号,全谥为:世宗神武皇帝,并追谥其生母柏贤妃为神武明敬太后,第二道旨意是圈禁贬谪其手足,第三道旨意便是立秦落为后。

  第一道是全孝道,实属人之常情。

  自古成王败寇,亲兄弟还明算账,何况帝王家乎,遂、这第二道圣旨也属人之常情,并无异议。

  可这第三道,就让前朝百官都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一是秦落出身世家大族,而这世家大族还是虽已中落却仍不可小觑的秦家,她身后还有个势力过大的叱奴家傍身,而朝中的大臣几乎大多出身各世家门阀,世家门阀其中关系复杂,难以制衡,牵一发而动全身,却又唯恐其他世家势力过大,又不得不相互牵制,如今新皇帝登基,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将自己家族的女儿送入宫中,以此来巩固家族自身的利益。

  二是秦落之前罔顾皇恩,擅杀亲婶,出格之事屡见不鲜,虽不知先帝为何屡次留她性命,但桩桩件件皆出于她手,此女无疑已是劣迹斑斑,更何况她可能还有弑君的嫌疑,品行不端,怎堪母仪天下也。

  第三道旨意一出,朝中反对秦落为后的大臣不在少数。

  首当其冲的便是关陇门阀的内阁首辅兼太子太傅张谦之:“秦落此女,狼子野心,世人皆之,莫说她还有弑君之嫌尚未洗清,怎可母仪天下?臣、张谦之以死相谏,望陛下收回成命,若陛下执意立秦氏女为后,臣以头抢柱,追随先帝而去也!”

  众臣在宣政殿上回奏道:“臣等附议。”

  这日,独孤叡下完朝,来到关雎宫,刚到关雎殿门口,便看到秦落将摇床里哭闹不止的独孤聃轻轻抱了起来。

  秦落一边哄着哭的像只小猫一般、哭的脖子和小脸通红的独孤聃,一边问站在一旁的太医令:“聃儿哭声这么弱,可是因为早产的缘故?”

  这个孩子可能因为早产的缘故,瘦瘦小小的,哭声特别微弱,每次想要哭时,小身子便弓的像只煮熟了的虾仁,扯着嗓子努力的想大哭出来,却怎么也哭不出来,每次都憋的小脸通红。

  秦落每每看着他哭的这么难受,心里就不由有些为这苦命的孩子难过。

  阳光暖暖洒在秦落柔和昳丽的侧颜上,独孤叡就站在门边看着,有那么一瞬间,独孤叡仿佛想到了他和秦落以后儿女承欢膝下时的情景,积攒在腹中的那些在前朝所受之气,在那一瞬间,烟消云散。

  回过神,独孤叡听到太医令回道:“回秦侍中,臣给世子殿下听脉后,觉得世子可能是出生时受到了惊吓的缘故,世子心脉受损,脉象薄弱,怕是会有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心疾也说不好,小孩初生,得哭的大声才好,世子极有可能是有一股浊气、卡在心肺里出不来,才会如此,待臣慢慢将世子这股气顺出来前,得着宫人和医挚寸步不离,好生看顾。”

  秦落抱着独孤聃,道:“有劳太医了。”然后低头,轻轻拍着襁褓,柔声哄道:“聃儿乖,姨母在这儿呢。”

  襁褓中的独孤聃听到秦落的声音,好像瞬间安心了下来,慢慢地停止了哭泣。

  自从秦落派人找到秦晚和广陵王的那个孩子,带回宫后,便一直带在身边悉心照顾,独孤叡亲自给这孩子赐名独孤聃。

  太医令朝秦落拱手行了一礼,道了句:“臣告退”,刚走到门边,就碰到了独孤叡,诚惶诚恐的就要见礼:“见过陛下。”

  独孤叡抬手,示意他,淡淡道:“卿不必多礼。”

  “臣告退。”

  独孤叡颔了颔首:“嗯。”

  秦落听到独孤叡的声音,回过身,道:“陛下来了。”

  独孤叡抬步走进关雎殿,与秦落道:“嗯,我来了。”

  秦落将襁褓中的独孤聃轻轻递到了一旁的乳娘怀中,悉心嘱咐道:“好生看顾殿下。”

  乳娘抱着已经睡着的独孤聃微微福了一身,恭敬道:“唯。”然后和左右一起退出了关雎殿。

  秦落和独孤叡在榻榻米上坐下,秦落看独孤叡面色还算平常,轻轻一笑,询问道:“陛下可是在前朝遇到绊子了?”

  独孤叡有些无奈道:“张太傅还在与我置气,已有三日,称病不来上朝,那些出身关陇世家的朝中大臣也见样学样,似乎我一天执意要立阿凰你为后,他们就一天不妥协一般。”

  秦落闻言,只微微一笑,听说独孤叡在宣政殿上提出要立她为后那天,那位年近七旬的张太傅执意反对,想在宣政殿上来一出以头抢柱的戏码,幸亏那些大臣们拉的快,不然就真的要血溅朝堂之上了。

  其实秦落也能理解,这位张太傅已是四朝肱骨重臣,又曾是文宗显定皇帝钦定的麒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摆些老资历,也是情理之中的。

  不仅如此,就连她的母舅和叔父也告病不来上朝,这无疑不就是在不经意间让那些反对秦落为后的世家门阀们更加的肆意猖獗。

  秦落并不在意自己能不能成为北秦皇后,只是这些世家门阀们无意间造成的掣肘与阻碍,已经间接影响到了独孤叡到底能不能坐稳这个帝位。

  费尽千辛万苦才走到今天这一步,秦落是无法容忍这些掣肘与阻碍再生是非的。

  秦落想了想,道:“张太傅乃四朝重臣,又是关陇世家之首,心气傲些,也是在所难免,陛下初继大统,朝堂之上臣心未稳,陛下正是需要关陇世家与叱奴家以及秦家这三股势力的扶植,来笼络稳定朝堂人心之时,张太傅和舅舅叔父那儿,就让臣代陛下去走一趟吧。”

  独孤叡拉过秦落的手,极近温柔的道:“阿凰,我与你一同去。”

  秦落却轻轻拍了拍他的手,以示宽慰,道:“陛下稍安勿躁,张太傅只是对臣有些偏见与误解罢了,而臣也正好有些嫌隙与误会想与舅舅叔父他们说清楚,介时陛下与臣一起去了,臣倒是一时不知该怎么说了,若臣无法说服他们,到时还得仰仗陛下帮臣当说客。”

  独孤叡反握住秦落的手,对她道:“不要委屈自己。”

  秦落闻言,莞尔一笑。

  秦落坐着马车,准备出宫前往张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