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2节(1 / 2)





  苏昉也同样紧张地握紧了手,甚至合上了眼。这两年他和爹爹说话越来越少,爹爹也越来越少说话,更少展颜。似乎连这样客套疏远的笑声,他都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那个看见母亲挂在树枝上蹬腿,哈哈大笑着去抱她的父亲;那个看见母亲从梯子上滑溜下去,想要接住她却反而被砸倒在地,苦笑不已的父亲;那个牵着他的手,在窗外看母亲梳不好发髻,忍不住进去帮她却梳得更糟糕,偷偷笑的父亲,离他越来越远,甚至和母亲一样,似乎只存在于他的记忆里了。

  蔡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耐烦:“苏瞻,你明知道我跟着官家修道,就别同我没完没了地念这些佛家典故了。既然咱们三个已经坐在一起,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后天就要上书立储了,到底同意拥立谁,咱们也学学孔明周瑜,各自写出来就是。若是能先定下此事,也免得在太后娘娘和宗室面前白白打嘴仗。要是这个都说不拢,今天也不用谈条件了。”

  苏昉睁开眼,忽地想起前几日在爹爹书房里所见到枢密院的节略和折子。当时他以为爹爹要弹劾蔡佑,还为之一振。可不过几天,就在隔壁,就在他耳边,父亲却又和蔡佑如此说话,难道父亲改变了主意?朝廷上又发生什么样的大事能促使他们新旧两党坐下来和谈?

  苏瞻的声音依然清醇自在:“蔡相修道后说话反而少了玄妙,痛快了许多。不如我们以水为墨,写在案上,看看各自的想法?也看看蔡相想不想谈拢了。”

  矢服里却没有陈青的声音。九娘看着赵浅予朝自己做了个鬼脸,不由得笑了,方才那恍惚那心酸,如蜻蜓点水一晃而过。想着陈青是不是把所有的话语和笑声都留给了家人,所以在外面就懒得说话才变成冰山太尉的,九娘也对着赵浅予做了个鬼脸。

  隔壁房里一阵静默。

  枕着矢服窃听的赵栩陈太初和九娘同时起身互相看了看,伸出一个巴掌,都朝苏昉示意,见苏昉点头表示明白了,才又枕回矢服上。

  自小常听父母分析朝政的苏昉,并不难理解方才那些话,也明白赵栩他们三人手势代表的含义。看来二府是要商议好拥立吴王做太子了。在父亲心里,只要能花最小的代价达到他的目的,就算是宿敌,恐怕也可以先放下善恶和对错,而压下那些节略和弹劾的折子吧。又或者,那些节略和折子,也是他让蔡佑不得不来和谈的原因?

  苏昉意外的是陈太尉会留他下来,而赵栩和陈太初毫不见外,竟将这般机密大事让自己知道。难道赵栩明白立储的局势微妙而自行放弃了?可他们为何要让完全没有关系的小九娘也参与其中,刚才提到的陈太尉和小九娘谈话,又有什么玄妙?小九娘看上去却又全然了解的样子……苏昉实在吃不准他们几个到底发生了什么。

  九娘却在意着苏昉面上一丝疑惑,忽然起了身,走到苏昉身边蹲下。赵栩陈太初和苏昉不明所以,都直起身子来。

  九娘一双澄清美目诚恳地看着苏昉轻声说:“阿昉哥哥,今晚的事实在一言难尽。表叔信任我们,留下你和我一起听,肯定有他的缘故。等他们谈完,我再告诉你表叔和我都说了什么。关乎国和家,兹事体大。我们是一家人对不对?你相信我们的对不对?”

  苏昉看着她生怕自己会心有芥蒂的神情,心中一暖,笑着点头:“你放心,我懂。我们当然是一家人。我当然相信你,相信你们。”

  九娘凝神看了他一息,是,你我原本就是家人。怕自己又控制不住要流泪,她赶紧对赵栩陈太初也笑了笑,起身回到赵浅予外侧,伏地下去,才觉得眼角有些湿润。

  赵栩看了看屋顶,翻了个白眼。白眼狼就是白眼狼!

  陈太初有些怅然,九娘对苏昉,果然是不一样的。

  苏昉却跪坐了,双手平举至下颌,看着赵栩和陈太初正色道:“六郎,太初,今日能和你们一起参与此事,是苏昉之幸。此刻我们五人用这两个矢服,将要见证大赵一国二府三相的和谈与决策!我们五人,也将是全天下最早得知这个国家将往何去何从的人!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赵一国的滚滚洪流,昉必投身其中!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苏昉一腔热血,愿尽付大赵!多谢!”他深拜下去,再直起身来,面容熠熠发光。

  九娘热泪涌出,不能自已。阿昉!娘的阿昉!你已经长大了!

  赵栩和陈太初面露一丝惭色,跪坐于地,肃容正色,回了礼,异口同声道:“虽千万人,吾往矣!一腔热血!愿尽付大赵!”

  赵浅予崇拜地看着他们,懵懂的心中竟然也热血澎湃起来,觉得自己也参加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她坐起来击掌道:“六哥!咱们结社吧!一腔热血!尽付大赵!真好听,咱们叫热血社还是大赵社?”

  她这话一出,赵栩顿时满腔豪情烟消云散,嫌弃地瞥她一眼,躺下了。陈太初和苏昉笑着称赞她:“好!阿予这主意不错。回头咱们再好好商量。”

  九娘听见矢服里有动静了,赶紧笑着催促:“说话了说话了!”

  听到蔡佑的冷笑声:“苏和重你果然打得一手好算盘。既然大家都同意拥立吴王,不妨把你们的条件明说了罢。你待如何?”

  九娘悄悄脸朝外拭了泪,仔细思量起来。苏瞻着眼的,必然是先安内,再攘外。当务之急,若是能让蔡佑主动退让,更改国策,总好过硬碰硬去弹劾他。蔡党的势力,遍布朝野内外。官家不醒,太子未定,太后娘娘和其他朝臣也都会求稳求缓。苏瞻和陈青,看来已经达成一致,只看蔡佑会怎么反应了。九娘总觉得蔡佑似乎处于下风,虽然只几句话,却似乎比苏瞻陈青二人更加迫切地需要这场和谈。除了她能想到的贪污、疏忽职守、国策失误,还会有什么?

  苏瞻清朗的声音传来:“蔡相快人快语,苏某原想奏请圣人将十五皇子记在名下亲自教养,这样立嫡顺理成章,十五皇子年纪小,圣人花上几年时间,将来必然也会教出一位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