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十二章:心计


张老头送马车回来,让屋里的两个人都松了口气,李颜宏只觉得自己终于活了过来,二春也下了炕去外屋,帮着爷爷打热水洗脸,等三个人坐到炕上吃饭的时候,外面就又下起了雪。

“这一天比一天冷,村里不少人家都没有去捡树枝,这几天可要遭罪了。”张老头抿了一口酒,整个人就活了过来,再吃上一口热呼呼的菜,坐在热炕上,别提多舒心了。

“爷,明天你抽空去供销社买点塑料布回来,把窗户蒙上,原本秋天就该把房顶从弄些草来栅一下,眼下只能挺到明天秋天在弄,这样的天也能冻东西,咱家的猪干吃食也不长,我看就杀了吧。”累了一天,虽然饿,二春也没有什么胃口。

就像饿过了劲一般,就吃不下东西了。

她只吃了一个饼子又喝了半碗的菜汤就撂了筷子。

“明天我就去,让你给你李叔做的棉鞋,你做了没?”张老头因喝了酒,一脸的惬意,“明天再多给我拿点棉,帮你李叔做身棉衣,咱们这的冬天可冷,穿的少了身子也受不住。”

“不用,晚上的时候王家妹子送了棉裤过来。”李颜宏眼角扫到二春只吃了那么点,眉头不可见的皱了皱,“要是有粮票,就买点面和大米吧。”

张老头那是个撒手不管家的,每个月有工资,秋天队上又分粮,从来也不去算计怎么过日子,听到李颜宏提这个,自然是点头,“对,再买点细粮,明天把家里的布票和粮布都找出来给我带上。”

二春心疼钱,“现在能吃饱,像咱们家这样天天吃粗粮就是好日子,又不是城里人,吃啥细粮,还是算了。”

她是打算去城里的,钱要按爷爷这样大手大脚的花,能还存下什么。

“要不这样吧,明天把队上分的粘米磨了,包点粘豆包,多磨些,用不了的就留着烙粘糕饼子,和大碴子换着吃,我和你李叔到是吃你啥都行,你还年轻,可不能整天吃这个。”张老头知道孙女做了主,也不会改,只能改从旁的地方改。

“咱们家的粮能一直吃到队上分粮,看看村里有的人家,一到春天就开始顿顿吃土豆,一直到秋天分粮,咱们家这样不错了。”二春劝着爷爷,也退了一步,“那听你的,明天把粘米都磨了,再给你拿点布票买点棉花和布回来。”

“我这棉衣也不用做,冬天也没有啥事,在屋里呆着能冻到哪去。”人家爷孙都舍不得花钱,李颜宏又哪里会厚颜的要人家的东西。

看到这样,李颜宏眼里也闪过一抹的悲哀之色,想他就是小的时候吃百家饭长大,也都是靠自己的手,后来跟了部队,越往后活越回去了,竟还要别人帮他才能活下去。

“再不出屋也得有衣服穿,放心吧,家里还不差你一件衣服。”张老头一锤定音。

二春到没有计较这个,起身去柜子里把给李颜宏做的棉鞋拿出来放到他身旁,“我也是头一次做鞋,做的好坏你就将就着穿吧。”

“看你把我老李想成什么,能给我老李做鞋,我老李感激还来不及,要是还嫌弃可不就是没良心。”李颜宏放下筷子,拿起棉鞋当时就试了起来,“嘿,大小正好,二丫头这手巧啊。”

张老头听到孙女被夸,一脸的容颜与共,“就是,我张跃进的孙女,就不信找不到好人家。春儿啊,你大姐和铁柱的事爷也是晚上还牛车的时候才听到,你别多想,爷一定给你找个更好的,回来的时候遇到你大姑,她说也会帮你寻着。”

知道这事瞒不住,张老头趁机说了出来。

二春笑道,“爷,都过去的事,你别担心我,我没事。我现在也不急着找,这事得慢慢来,你可别急着把我嫁出去再嫁个不好的。”

“好,那咱们就慢慢找。”孙女不伤心,还能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张老头心里是松了口气。

李颜宏见二春真的不在意,莫名的心里也高兴,“对,慢慢的找。”

刚想说要是他还在部队里,可不是随着二春挑,但是想想现在自己的样子,这样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

二春还想着去城里发展,这样一来,最少也得三年后才能去城里,她现在二十二,三年后就是二十六,算起来年岁大了找对像也难了些,不过到也能找到,若是在农村找的话,到时也不一定和她去城里,所以眼下还是不找对像不结婚的好。

二春也明白她现在把这个想法和爷爷说出来,爷爷一定不会同意,因为爷爷会觉得不切实际,但是她重活了一世,知道从73年开始,时局就好了,很多人都可以反城,那个时候去城里做生意也不会是难是,但是爷爷不知道,所以她说了爷爷也不会同意。

这事只能自己心下琢磨,然后慢慢的计划着来。

次日,张老头还没有等出门,孙枝就上门了,孙枝笑着和二春说话,二春没搭理她,孙枝也不觉得尴尬,自顾的去和张老头说话。

“大爷,我今天过来是想借点布票。”

“借布票?不年不节的,借布票干啥?”张老头耷拉着眼皮,看都没有看她一眼,坐在炕边上抽着烟。

二春收拾着北炕,听到爷爷的话,忍不住勾起唇角,爷爷是心里明白借布干什么,偏这样问的,想着爷爷为自己出头,二春就忍不住的高兴。

农村里结婚之前要过礼,过礼自然得给男方做两套衣服,一年一人只分二尺的布票,所以一般家里要办喜事的,这借布票就成了难题,借来了布票没有用,有布票买布还是要用钱买。

张老头每年四季都有分衣服被褥,足够爷孙两人穿用了,二春又不会做东西,所以队上分的布票,这些年都攒了下来,这事不用说村里的人心里都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