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0章 高何齐细说氐族(2 / 2)


创郡立县后,氐人受排挤,便向境外的山谷间移动。

前元封三年,‘氐人反叛,遣兵破之,分徙酒泉郡’。

《西戎传》概括之曰:‘氐人有王,所从来久矣。自汉开益州,置武都郡,排其种人,分窜山谷间,或在禄福,或在陇右。’

一部分移至河西禄福,一部分迁至关中水、陇山之间。

汉武帝出兵镇压氐人反抗,迁徙一部分氐人于酒泉郡,即酒泉禄福之氐。”

马腾又问:“氐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是怎样的?”

高何奇说:“氐族是一个以定居农业为主的民族,板屋是氐族住宅建筑的普遍形式。

《诗经?秦风?小戎》曰:“在其板屋,乱我心曲。”与羌族“俗皆土著,居有屋宇。其屋,织牦牛尾及羖羊毛覆之”截然不同。

生活上,氐人已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经济,有麻田,出名马、牛、羊、漆、蜜,尤其是纺织工艺水平很高。

氐人利用麻缕,织为异色相间的“殊缕布”,畅销内地。漆、蜡的生产,亦说明氐人的手工艺达到了一定水平。”

马腾接着问:“他们在风俗习惯方面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高何奇说:“关于氐人早期社会组织情况,前汉初,氐人各部已‘自有君长’,有众多分支,各有称号,作为统治阶级中代表人物的王、侯已经形成,但多受中国封拜。

现在氐人虽大量移入关中或留居原地,受郡县统辖,但仍保留了自己的部落组织,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局面,受豪帅或小帅的支配。

氐人有自己的语言,由于与汉族等杂居共处,又兼通汉语。

氐人早期婚嫁之俗与羌族相似,与匈奴也差不多,实行收继婚制。

不过现在由于与汉族等杂居,氐人的婚俗和文化也有了许多所变化,婚姻备六礼,知书疏,与羌族的习俗相去甚远,与汉族倒是越来越相近了。”

这正是:

倏忽一长河,万物皆穿梭。

大地沉无语,明月照壁戈。

两人正谈论间,范吉赶上前来,向马腾禀道:“禀将军,后面来了五骑人马,似是这附近的猎户。”

马腾点点头,仍不急不缓地驭马而行。

不一会,后面的人马已到了近前。

因道路狭窄,路旁又都是农田,难容这许多马匹同时而过,是以后面的人“吁”了一声,将马勒住。

马腾等急忙将马匹侧在一边,意思是让他们先行通过。

后面的人赶上来,与马腾并行时,向马腾点了点头,意思是谢过了。

马腾见其人身材魁梧,英姿勃发,头戴乌串突骑帽,身着长身小袖袍,小口裤,脚踏皮靴,甚是精神利落,心中顿起好感,拱手道:

“请问这位大哥,前面这个村落叫什么名字,可有歇宿的地方?”

那人答道:“这个村子是新师里。诸位兄弟可是从远道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