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94章 济州海战(二)(1 / 2)

第294章 济州海战(二)

1939年12月1o日上午7点。

济州岛刚迎来黎明的晨光和朝曦,岛上的防空警报就已拉响,刺耳的警笛声响彻了整个岛屿,在过去三十年间,帝国对这个至为重要的岛屿实现了军垦化,将本地的朝鲜居民逐步转移到东北、朝鲜北部和远东地区,本岛纳入济州军垦局管辖,由中央军垦总局直接负责投资建设,本地2.3万户居民中能够抽调出1.4万的民兵部队,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央国防军的退役官兵家庭。

良好的地理位置使得本地在过去三十年间成为了亚洲最大的渔业岛屿之一,以渔产品的深加工和港口业务为主要产业,工商业和渔业人口占本地居民的77,中央军垦总局下属的华远渔业公司在这里拥有四十多艘中大型的渔船,捕捞作业范围可以到达日本东琉球群岛区域。

平静而繁荣的日子终于在这一天被彻底的打破。

日军的九七式6军战斗机以数百架的规模越过海峡,低空掠过海面,掩护九六6上攻击机对济州岛西北海岸区进行轰炸。

日本在战机的展上并没有专门设计类似于中国g系列的攻击机,它的攻击机实际上是轰炸机,连J-5虎鲨这种战斗轰炸机还缺乏格斗性能和防护力,这也是因为日本在飞机设计、材料、冶金、航空动力等领域都存在缺陷的原因,日本甚至未能建立有效而全面的空洞系统。

因为基础上的种种不足,九六6上攻击机并不具备良好的对地俯冲和低空攻击能力,所以在掠过海面后,日军机群就开始拉高距离,试图避开前线的高射机炮,深入济州的空军机场,利用抢先优势对机场进行攻击,将中国的空军消灭在起飞之前。

这一计划肯定是会落空。

在济州岛上部署的两座雷达基站中,有一座是在开战之后更新的新式大型多普勒地基雷达,拥有过一百六十公里的侦察范围,而在济州防区内,三个J-5虎鲨战斗机编队也24小时不停巡逻周边区域。

日军在凌晨的黑暗中起飞,单纯的认为中国空军的雷达也最多只有2o公里的侦察范围,所以才会贸然采取这种片面的自以为是的作战计划,但在日本空军机群抵达之前,过27o架的J-3和15o架的J-4歼击机就已经起飞,只是方向各不相同。

J-4闪电歼击机属于高空优势的作战飞机,在中低空的格斗性能不如J-3和日本九七6战,经过这半年同日本空军的反复作战和实验,帝国空军的前线指挥官和飞行员们逐渐摸索了一整套对应九七6战的战术策略,因为J-3的格斗性能大致同九七6战相当,爬升率则好于九七6战,平面回旋性能低于对手,故而J-3在敌机到来前正面起飞,和九七6战在中低空纠缠,而J-4则从侧方向起飞,兜一个大圈之后加到高空再俯冲下去进攻。

通常在每次作战之前,战机群的两个机队的飞行员都会商谈具体的战术,以济州岛这样的情况,J-4战机通常会向西飞行,再在高空转向俯冲济州海峡上空的九七6战,而J-3通常负责将对手yin*到合适的位置,再利用加和爬升优势摆脱对手,使得对手的九七6战完全处于被伏击的状况。

在济州的上空,接近一千架的战机在空中缠斗,J-4机群的四个编队突然从高中插下,俯冲扫射正在空中的九七6战,另外一个编队的J-4机群则利用高优势撕开日军九六轰炸机的编队。

双方在天空不断的疯狂缠斗,J-4闪电歼击机大起大落的俯冲突袭式攻击、J-3蝰蛇歼击机如波浪般的翻滚爬升和摆脱,以及九七6战的水平回旋环绕式的攻击,在狭窄的岛屿上空之上形成了越了仁川空战的大空战攻势,经历这半年的不断熟悉,双方的飞行员都具备极高的格斗特性,不断通过挥本机的优势去捕捉对手,每个人都竭尽所能的想要击落对手。

在海峡之上,日军的大规模登6部队已经踏海而至,舰队在前方炮火轰鸣,日军的主力舰队也抵达了济州岛的西北海域,百余门重炮对准港口和滩涂大规模的实施炮击,这些海军重炮的威力巨大,每一过14英寸的火炮对6基要塞而言是一种绝对致命的威胁,这些可以击沉级战列舰的巨炮轰击在水泥要塞上,即便是再厚的钢铁之城也为之碎裂。

没有经历过战列舰时代的人绝对不能明白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即便是在6基要塞,14英寸以上,355mm口径以上的巨炮也是非常罕见的,而战列舰却能拥有8门到1o门这样的巨炮。

在仅有15公里长的济州岛西北海岸线上,百余门重炮和数百门常规舰炮的狂轰滥炸,让整个防线上的要塞都颤栗不已,这种炮击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整个济州岛都在炮击中经历一种浅层地震般的晃动,空气中不断传来的巨大的轰鸣和蘑菇般的闪耀亮光总是令人心惊胆战。

在短短的十分钟内,日军的三轮炮击就使得防线上的重防御要塞近乎塌陷和崩溃,但还是有两层更为坚固的防御碉堡可以抵御这样巨大的炮击。

滩涂之上,中德联合研制的mg34\37通用机枪和勃朗宁双联装12.7mm重机枪、cm22式克罗斯轻机枪在阵地上不断疯狂扫射,最疯狂的是帝国cm193o式的转轮重机枪,这种重机枪拥有14.5mm的通用口径,六轮转射的射可以达到12oo每分钟,几乎是当前世界上射最快的重机枪。

这种重机枪因为自重大,几乎只能安装在军舰和要塞上,但是其疯狂的射和对空对6的通用性,使得它很容易成为防御武器中最为极端的屠杀者,因为日军的装甲车辆的防御装甲效能低,甚至不能抵达勃朗宁重机枪,对于这种更为疯狂的cm193o式的重机枪就更加无力。

日军作为登6主力的九五式水6轻战在这种重机枪面前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很轻易就被打成了筛子,更无法抵挡要塞中的2o\45毫米口径的机关炮。

张鸿逵在1929年为济州岛设计防御线之前,曾经多次主持过在舟山群岛的登6作战演习,对登6作战和反登6都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研究,他有两个很重要的观点,一是空中主动防御理论,二是火力均衡和快理论。

火力均衡和快理论是一个非常简单实用的军事理论,即不管是登6作战,还是防御作战,火力一定要均衡,大小口径要齐全,射一定要快,越快越好。

因为登6作战的作战面积是比较狭窄的,作战具有很强烈的短时间效应,成败与否基本只决定于最初的半个小时,那在这半小时之内,射的弹药越多,火力越密集,防守和进攻方的优势就越大。

济州岛的海岸防御表面上并不是很强,但它的体系非常复杂,隐藏的火力极端凶悍,火炮和机枪覆盖的范围很完善,而日军倚重的两百多辆九五式水6轻战基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少量的九七6战改装的水6坦克都形同虚设,上岸不久就被单兵的火箭筒和25\45mm机炮击毁,加上日本航空部队也未能占据任何先的突袭优势,日军的第一波登6进攻可以说是伤亡极其惨烈。

两万多人的一个师团在7.5公里的海岸线上很快损失殆尽,所剩无几,因为是涨潮时期,浪是向上打过来的,大量的尸体被浪水推到沙滩上,血水将整个沙滩都染红了,宛若一片怵目惊心的血腥赤潮。

日军大本营完全没有预料到攻势会这么惨烈,就在这个时候,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4艘航母上的舰载机才抵达战场,日本海军的底气还是很强的,虽然在三都澳海战中折损了几乎所有的航母,但在这半年里,日本还是很努力的将千岁、千代田水上飞机航母改装成了航空母舰,并将另外一艘邮轮改装成神鹰号航母,加上原先仅剩下来的苍龙号航母,凑了四艘航母跟随战列舰群抵达济州海域作战。

按照原先的计划,这四艘航母应该出动的是舰载攻击机对海岸要塞进行轰炸,结果因为日本6军航空队完全没有占据优势,只能临时更换新式的零式舰载机上场,继续参加空战。

在飞机更换的过程中,日本航母甲板上也是一片凌乱,但还是有四十多架的零式战机顺利的紧急起飞奔赴战场,而这也是零战的第二次正式参战。

在三都澳好战中,突然出现的零战获得了极大的战绩优势,这使得日军大本营和海军对零战赋予了极高的期望,由三菱公司全力制造了一百多架,试图在济州海战中取得一场前所未有的空战胜利。

天空呼啸而过浪潮狂音中,济州岛东南方海域之上也是一片轰鸣,大约34o架的J-3o3海蛇战斗机和72架的J-4o2闪电舰载机飞抵战场,这些舰载机正是从第二航空联合舰队上出的。

在三都澳海战之后,日军对中国海军一直保持着极高的防范意识,在济州登6战开启之前,日军对两艘金刚级的金刚号、雾岛号战列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各加装了一台雷达,这两艘战列舰并没有直接参加济州登6战,而是并列进入东海,在济州岛至山东半岛之间巡弋,试图用雷达在夜间的巡航现中央联合舰队。

其实第二联合舰队和济州岛的巡逻机也一直在防范、搜索周边海域,以防止日本派遣海军舰船搜寻第二联合舰队,但在这茫茫无边……可实际上又很狭小的海域上,两艘战列舰居然多次同中国的舰载侦察机和空军巡逻机擦肩而过。

这里面有很多是两军的运气成分和偶然因素,但也大体能说明中国的雷达水平还不是特别高,依然需要继续改进,而日本的第一代雷达则根本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双方都很可惜的没有现对方,也很侥幸的没有被对方现。

J-4o2闪电舰载机在1o月份正式服役之后,也是第一次加入空战,这意味着海军也形成双机配合作战的局势中,J3\4系列战机的高空高和中低空格斗的搭配,对只有轻战的日军而言是一个很无解的难题,不管是九七6战,还是九五、九六舰载机,还是零式舰载机,日军的战机都是轻战,侧重于中低空的水平回旋格斗性能。

一方面,日军在空战领域是异常的僵化和保守,过于侧重技术性的回旋格斗,而忽视了简单的高高空作战,视之为愚蠢和胆怯的作战技术,另一方面,日本确实缺乏研制高空高战机所需要的引擎技术。

当第二联合舰队抵达济州岛的东南海域,这场济州海战的结局就已注定了,即便日本海军现在想要撤出战场,双方的距离也足以保证第二联合舰队可以对日本海军舰队起三波以上的进攻。

中央航空联合舰队第二舰队的J-3o3\4o2系列的舰载机群加入作战,使得整个空战的局势顿时明朗,日军的纯轻战机群根本无法阻挡J-4机群的俯冲攻击,而在格斗中,除了零战之外,其余都无法同J-3o3的中低空性能对峙,日军战机猝不及防的在短瞬间遭受到了极大的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