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6章 十面围城(1 / 2)

第106章 十面围城

冬月二十五,王师全面包围岐州,旌旗大纛铺天盖地。

王建来到城头观察,当官军列好阵形后,他的心头多了一些惊恐。

执神策行营旌旗的兵马占了一半,王建很熟悉这些士兵身上的甲胄衣裳,毕竟他曾在神策军当兵,穿过这一身衣裳甲胄,但让王建惊恐的并不是这份熟悉,而是军容和士气。

时隔经年,再见神策军的时候,王建感觉到陌生。

军容整齐,阵形方正,士气可用,虽然这些长途奔袭的士兵很疲惫,看上去很是风尘仆仆,但他们的脸上却看不到怨气,也没人说话,沉默中带着一股令人心悸的肃杀。

这就是朝廷重组的神策军?

皇帝诛杀杨复恭降服外宅郎君收回军权后,沙汰了禁军中的**无赖,募选三辅良家子重建神策军,这件事的动静不小,西川进奏院向成都报告了情况,王建也有所耳闻。

据说新神策军士兵均是经过严格审查甄别出来的清白子弟,然后经过三个月的集训选拔与学习,通过集训和学习的才会成为正式士兵,神策军正式士兵的待遇也非常优厚,米面管够,每天一顿肉,每月十五日按时发军饷,从来不拖延,每两个月还有十天休沐期。

如此优厚的待遇,放眼天下只有神策军一家。

当然,待遇好的同时,责任也至为重大。

王建也听人说过,说神策军每天都要出操,早晚都要绕着校场跑十圈,早上的叫早操,晚上的叫晚操,无论刮风下雨,例行操都不会停止,日常队列搏杀等训练也不会中断。

除此以外,神策军的军纪更是异常森严。

皇帝说旧的十七禁五十四斩并没有多大用,因此将其废除,转而重新亲自制定并颁行了新的军纪,谓之神策军纪律条例,其中第一条是:效忠天子,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第二条王建也听说过,大抵有什么,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百姓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说话和气,生意买卖公道,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架骂人,不准毁坏庄稼,不准调戏强抢良家女子,不准骚扰百姓,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这两大条例被神策军概括为一听二不三大纪律十五注意,由于距长安较远,王建只知道这两条,能知道还是因为进奏院的报告,不然还会把面前的神策军当作以前那群霸王。

王建第一次听说这个条例的时候,只是一笑了之。

纵观古今历史,谁会这样练兵?

但当亲眼见识到神策军的军容后,王建的质疑消失了。

四万余神策军整形列队的时候丝毫不显混乱,并且没有一个人说话,就连东张西望的人都没几个,皆是双眼目视前方,这是何等的奇迹,天下又有哪个镇的兵马能做到?

王建正观察的时候,城外军阵中忽然举起了数百面绿旗。…

“全体都有,向右看齐!”

当旗兵打出绿色令旗,神策军士兵便齐齐侧首往右看,同时双脚跺个不停,震天响的小碎步震耳欲聋,听得城头守军心惊胆战,好多人觉得自己的胆子被这跺脚声跺没了。

“立正!”

伴随着立正的旗令,神策军同时挺胸抬头。

“稍息!”

蓝色令旗打出,神策军士兵齐齐把右脚踏出了一步,至此城外四万多神策军整队完毕,他们以百人为一阵,组成数百个方阵,构成了一个整体,看上去就像棋盘一般整齐。

那股严肃和杀气,让城头的王建感到心悸。

神策军右边是打着天威旌旗的老军,比起神策军,天威军的军容很差,站在那乱哄哄的,吵闹者有之,叫骂者有之,头发乱如鸡窝,脸上脏兮兮的,活脱脱一群老油子。

王建微微皱眉,他很清楚,这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屠夫。

示威结束后,官军并没有急着对梓州发起进攻,似乎在酝酿着什么阴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王建也知道官军是想通过围困的方式先消磨己方军队的士气,不过他并不怕,梓州城墙高耸坚固,粮草充足,也不缺水,没个三五月,官军是打不进来的。

当初秦宗权都那样了,朱全忠还不是围了蔡州半年才破城。

瞟了城外官军阵形一眼,王建轻蔑一笑,随后返回了刺史官邸。

剑南东川道,遂州方义县。

遂州置于北周闵帝元年,治所为方义县,即后世四川遂宁市,按照隋唐的鉴定标准,遂州属于中府,开元人口普查有在册户口三万七千三百七十七,六十五乡,元和时普查在册户口三千八百四十六,六十五乡,州境东西一百二十里,南北一百九十里。

距南充一百七十里,梓州二百五十里,合州二百六十里,普州一百四十里,下辖方义、长江、青石、蓬溪、遂宁五县,遂州产盐,境内各县都有盐井,共一十二所。

其中最大的灵星池和龙池是官井,与自贡井盐专供皇室,黄巢之乱后,河中盐池被王氏兄弟占据,关东的盐千里辗运到京城后价格非常高昂,李晔感於

亲,本章未完,还有下一页哦^0^斯,遂令宫中食用川盐。

禁榷制度仍然存在,但对风雨飘摇的唐廷来说,收入很可怜,毕竟藩镇不会把他们专卖所得收入都交给朝廷,朝廷直属区的专卖收入虽然都是朝廷的,但土地和人口有限。

而且因为对岐对川战争的原因,李晔还没有在关内京畿大规模打击私盐贩。

言归正传,因为十二所盐池的缘故,遂州成了李晔与王建争相控制的焦点,崔胤从南充仪陇、南部、新井、西充一线入川并攻占蓬溪后,便立即率军往西南的方义县而去。

李晔的圣谕还没送到崔胤手里,崔胤就先一步到达了方义。

一,少时科举不中,返乡许州后以走私盐为业,与黄巢是一个性质。…

李万曹盐匪出身,虽然武功高强,为人精明,但并不如杜思江等人的残暴,赴任遂州刺史对政事非常留心,废除了顾彦朗时代的苛捐杂税,招募流亡屯田,亲自带兵疏通河渠,大力恢复发展生产,经常挽着裤腿在田间地头行走,因而被当地百姓戏称为泥腿刺史。

李万曹乐在其中,并不生气。

冬月二十六,西面行营都统崔胤率山东诸州军队到了方义。

崔胤命均州刺史冯行袭与商州刺史吕烨率本兵攻东城,唐州朱子许与邓州刘居义率本兵攻西城,崔胤本人领奉义军与房州孙福安攻北城,南城则留给了韩全诲与杜弘徽把守。

围三阙一,避免城中守军死战。

二十七日拂晓,崔胤对方义发起了猛攻,方义城小墙低,李万曹又只有四千兵,激战不到两个时辰,守军大溃,冯行袭率先攻入方义县,山东军从四面蜂拥而入,李万曹突围不得,为刘居义生擒,崔胤执鞭责问道:“你是个卑贱的盐匪,怎敢窃居刺史从贼作反?”

李万曹冷笑道:“唐祚至今,神命将终,四海沸腾,天下大乱,秦宗权人面兽心,尚且登位称帝,主公一世英雄,为何不能做帝王,我有治国安民良策,为何不能做刺史?”

“好恶贼!”

崔胤大怒,挥手道:“笞二百,执送京师问罪!”

“慢着!”

李万曹挣扎,回首高声道:“崔相公吊罪伐民,李某难与相公辩理,遂州五县六十六乡三万二千七百四十二户百姓,有罪的只李某一人,朝廷要立威,杀李万曹一人足矣!”

崔胤见其颇有骨气,便问道:“你家里还有哪些人?”

再说话时,语气已不再阴冷,而是平静如水,面色也缓和了些。

李万曹道:“父母为蔡贼捕食,唯内人夏氏与我迁蜀中,有一儿一女。”

言罢一笑,围观者皆感悲凉,崔胤翻身下马,替他整了整衣冠,叹息道:“是个好汉子,只是走错了路,你的妻子我会替你照料,保她们余生性命衣食无忧,安心去长安吧。”

听到这些话,李万曹就知道在长安等待自己的是什么了。

“好极好极,望朝廷不要食言。”

崔胤点点头,然后对左右道:“带走,鞭笞二百,执送京师问罪。”

“是!”

“慢着!”

李万曹再次嘱托道:“遂州军民无罪,公勿再杀一人!”

崔胤点头,立即上来二人,将李万曹押下去处刑,李万曹大笑而去,鞭笞结束后,李万曹被押赴长安,等待他的将是朝廷的严厉追责,百姓临街目送之,见者无不伤心落泪。

两千余降卒亦不约而同望向李万曹背影,内心无不感怀。

但让众人没想到的是,李万曹被带走的当夜,崔胤就翻脸变卦了,他以宴会名义,将遂州老军头聚集到一起,随后屠戮一空,共有三十四人被杀,两千余降卒也被打散整编。…

第二天一早,崔胤与韩全诲等部拔营启程,沿涪水一路向北赶往梓州府。

五天后,西面行营与南面行营进入梓州三台县境内。

作为东川的第二大城市,三台城郭雄伟,交通发达,人口众多,在重要交通要道涪江边上,来往船只川流不息,这里有东川最大的码头,在这些码头上,杜甫多次旅居过往。

随着战争到来,蜀中入冬,三台县笼罩在阴影之下。

雪雨霏霏,天日难见,阴风怒号,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百姓震怖,江边的码头港口均已被王建勒令关闭,城外附近的百姓也被西川军强制迁入城中居住,与王建共存亡。

崔胤登高而望,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刘崇望与张浚等人听说崔胤来了,当天就直接派人去请,会同崔胤等人商议灭贼对策,简单的一场接风宴后,四面行营文武聚在一起,互通情报,总结情况,说明各自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