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1章 声声慢(1 / 2)

第231章 声声慢

听说李晔要草遗诏,顾弘文吓得腿软:「大家不要吓老奴,您万寿无疆。」

「大家不在,臣等依靠谁……」高克礼怆然落泪。

「臣等出入帝王家,素为圣人爪牙,既权居十军容,又号令北衙,监视吏民,多有交恶,为朝野憎恨。南衙各位宰相,痛恨老奴入骨。圣君旦夕崩殂,除了大明宫,老奴实不知何处能容。」褚熊肥胖的身躯跪在地上哭诉,他已经感觉到了死亡的凝视,嘴角不自觉的有些抽搐。

若是说顾弘文、高克礼、丁士良、尼萨巴泰、褚熊这些大宦官有私心是不假,但若是论感情,这几个跟李晔也是真的贴心。李晔也渐渐地早就把这些龙腿子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无需惊慌,朕必保你等无事。」见几人脸上一股穷途末路的绝望,皇帝也有些不忍,劝慰道。

顾弘文嘴角抽了抽,想笑,但笑不出来。

「磨墨吧。」皇帝也不知道怎么才能保住顾弘文他们的命。

强势英明如宪宗,做了那么多布置,大明宫还是杀得血流成河。

……

褚熊磨好墨,不过提笔在手,李晔反而不知道要写什么了。真要现在就安排自己的身后事,他还真不明白除了自己的庙号之外,还有哪些事情是值得公开交待的。想来想去,除去有关庙号的内容,李晔只在纸上写下了几个地名:安西,淮南,河东,三川,蓟辽,河南。

这是大唐的腹心之地,至于更西面的原昭武九国以及南面的身毒天竺南诏土地,现在已经成了门阀世家和皇族宗室的战场。见李晔放下了笔,众人暗暗松了一口气,眼巴巴地指望着李晔停下来不写。李晔呆坐在轮椅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褚熊轻声道:「大家?大家!」

「嗯?」李晔回过神来,提笔正要安排妻儿,顾弘文却突然作揖,失声哽咽道:「请大家诏立齐王为皇太子,权勾军国政治。」

上不语。

高克礼看了顾弘文一眼,叩首道:「产禄顷汉,三思危唐,后族不可封拜。上诚爱齐王,任以它职可也,不宜假节外藩,恐负势专地长安不可制。齐王后族强盛,请上以德王嗣业,否则各位夫人焉得平安?」

裴贞一的家族,势力确实太大了。

褚熊也推出了自己的人:「岐王宽宏有贤名,上或使宰臣参议。」

「辉王嫡出,出镇淮南有政绩,好攻书,尤重法术,神气雄俊具威仪,尊礼大臣,中外称之,有大家之风,宜升祚位。」见几人先后开口,辉王李祐的大伴丁士良也组织措辞进言。李祐是何芳莺次子,李晔第七子。历事桂管、浙江、福建、淄青、淮南,仕历县令、郡守、判官、统摄海防、处置观察使、江西道租庸盐铁转运营田等使,跟哥哥李弘不同,李祐善政治。

「朕心乱如麻,都不要再说了……」….

见皇帝放下手里的笔,众人面面相觑。

李晔一阵绝望,唐朝宦官参与废立这个传统,自己竟然也没有办法。中唐德宗以来这么多年,宦官就没有铁板一块过,总是分为两派乃至更多,这是制度决定的,也是皇帝愿意看到的。但悲剧的是,宦官的抱团意识也很强,在控制皇帝操纵朝政,打击南司方面高度统一。

高克礼、顾弘文、褚熊、韩全诲、刘平逸、丁士良、尼萨巴泰这几个大宦官的关系很微妙,既保持合作,同时也保持着独立性,每个人自成一派,牢牢掌握着东厂、紫金楼、御马监、殿前侍卫马步军三司、御林军东南西北四大营、分守京西北以及驻京的十五万神策军。

李晔信任他们,他们也忠诚李晔。

但李晔的逆子们和南衙也信任这些一直充当李晔黑脸作恶多端的女干宦么?

一个搞不好,甘露殿故事就会在李晔

驾崩后重演。

「弘文跟了朕二十年哪,功勋卓著,愿意去海外就藩为王吗?」

「大家的心意,奴婢无有不从,但恐新君不容!」去国外称宗做祖也不一定能免祸。

顾弘文作为看着逆子李弘长大的大伴,扶持齐王即位是他最稳妥的选择。

「哎……」

李晔把纸拿起来,揉成一团,扔掉,道:「去传旨宰臣,明日下午到未央宫见朕。」

夜,交泰殿观灯作乐,十殿夫人及诸王公主毕会。

「今后数年主要该留心防备的,是高昌诸胡联合异域白人对安西的反扑,西域诸国一下子吃了这么大的亏,损失了那么多军队子民,他们国内君主和大臣的压力非常大,只怕会联合兴兵复仇。关于对安西的移民,魏博、成德、淄青、卢龙、三川、夏绥各郡要加快动作。」

「天竺、南诏、身毒、日本、新罗、北海各地,要在五年之内实现编户齐民,郡县制要覆盖到万里之外的南海。这几年在海外建立的各封国,丞相等机务官还是以廷推任命。昨日吏部也提交了新罗五郡的官吏任用名单,即将到来的全国大学统一招考,业已责令文选司协助。」

斜躺在榻上,横盖着皮裘,李晔双目微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