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80,日常(1 / 2)

180,日常

原本萧珩他们是想趁着清算的时机,四处搜查韩长风的踪迹。

但并找到韩长风的任何踪迹,就好像凭空消失了一般。

萧珩这夜回来的时候,脸色都是黑的。

“此事蹊跷,这人就好像凭空消失了。”

阿琅帮萧珩拧了个帕子,问道,

“你手下的探子也找不到人?”

萧珩接过帕子,擦好脸手后,并未再让阿琅动手,而是自己将帕子洗净拧干。

“我的人没发现任何蛛丝马迹,带走韩长风的人,应该是顶尖高手,要么就是大权贵。”

阿琅思索了下,“既然韩长风能一早就安排人在山崖下接应,那必然是有人帮着他离开的。”

同时,在城内,必然是有很好的遮掩,才能免于被人搜查到。

否则,一个受伤的人,能躲到哪里去?上京各处的医馆,药铺都已经被盯牢。

借着清查乱党的由头,京中各大衙门的人,将京中各处的花楼暗门子,都翻了个底朝天,让人叫苦不迭。

这样的查抄,才刚没过去多久,阿琅被绑架的那段时间,已经查抄过一次,这次又来。

韩长风是没找到,倒是抓到几个夜不归家的官员,里头竟然还有两位御史台的官员。

皇帝大怒,打了三十板,直接革职回家种地去。

不过,韩长风还是没有找到。

韩长风变成一根尖刺,戳在人心口窝上,连睡觉都睡不安稳。

暗门子查了,又开始彻查城内的尼姑道观寺庙之类的。

总之,各处都有些叫苦不迭的,而且,京兆尹更是一夜白了头。

大家把京兆尹府要做的事情都做完了,他们做什么?

皇帝会不会认为京兆府上下光拿俸禄不干活?

外头各处都在找人,阿琅则是在府中打理家务。

这日,是她嫁入王府之后,头一次到大的回事厅里打理家务。

回事厅院子里,人到的非常齐全。

内外管事中间,绝大多数都是王府的旧人,还有几个,更是在府里当了十来年差使的老管事。

阿琅看着手中的册子,听老管事的回话,再想想上次她在王府住的那些日子。

从前,这府里没什么事儿,萧珩身边,就是甲一统领着。

就算是让这些下人去做的,不是些零碎的小事,至于萧珩身边的事,从来没吩咐到下面去让人呢办。

不管是洒扫处的,大厨房的,都只是做零碎的,萧珩的边都沾不到。

看来萧珩从前是真的不怎么理会府里的事。

阿琅想了想,让丫鬟将明老夫人给她的两个嬷嬷叫进来。

这两个嬷嬷,一个姓周,一个姓权。

两个人的性子相差很大,可姓却很周全。

这两个人,当时明老夫人就是准备给阿琅打理家事准备的。

王府里起先清一色的男人,萧珩完全是按照军营的规矩来管理王府。

阿琅接手王府的事务既简单又复杂……

周,权两位嬷嬷又以周嬷嬷为主,周嬷嬷六十来岁的年纪,看起来十分温柔随和,可站在那里,却让人有一种巍然不动的感觉。

“嬷嬷,你在府里走了一圈?”阿琅看着周嬷嬷,直接问道。

“是,陛下定了婚期,礼部接手王爷的婚事后,我就过来走了两三趟。”

周嬷嬷回答的很清楚。

从前府里只有萧珩一个主子,职司很明确,萧珩身边的事情一概不用其他的人侍候。

只要打理府里其他的事务即可。

不过,就算这样,下人们也都是很尽责,没有什么偷懒耍滑的事情发生。

就比如洒扫,十几年萧珩压根没管过,这府里不仅仅是外面能看得过去,内里各处院子,屋子,门窗之类的,也大致还算干净。

这已经很不错了。

听了周嬷嬷的说的,阿琅思索了会儿,道,

“王府的规制摆在那里,前院咱们不用管,自有王爷和长史处置,后院的那些人事太过重叠。”

“原本的司务合并,只要四司即可,各司主事按照你这一圈走下来,哪些人合适就用哪些人,具体的事务,你和主事们商量。”

周嬷嬷应是。

“这里的事务交给权嬷嬷,王爷的书房依然是甲一他们打理,府里的规矩,用人上头,宁少勿多,要精干。”

“府里不养闲人,有要荣养的,另外安排。”

阿琅将手中的册子,一一放好,有些给了周嬷嬷,有些给了权嬷嬷。

周嬷嬷拿着手中的花名册,抬头看了阿琅一样,道,

“郡……王妃,眼看就到了年底,这个年该如何过?这府里从前从来没办过年,王爷年年都是在宫里过的。”

从前老王妃余氏倒是在王府里办过年酒,可那不代表整个王府,也只是在圈出来给她的那块地招待几个妇人而已。

因为帝后的厌弃,真心和老王妃交好的人就没几个。

阿琅抚了抚额头。

过年,一年中最隆重最讲究的一个节,也是要团圆的节。

从前就不说了,今年过年,他们也是可以和从前一样,要么去宫中和帝后,太子一同过。

要么,关起门来自己在王府里过,也不会有什么人会弹劾。

到底在俗世中活着,人不可能独善其身。

既成了家,那就要撑起家来。

不过……阿琅道,“府里过年的东西可以预备一些,不过三十定然是不在府里的。”

“是。”周嬷嬷应得很快,“第二件,就是年酒。”

“年后,咱们府上要不要请年酒,要是请,这日子,得赶紧定下来。”

阿琅,“……”

“各家请年酒的日子,都是有成例的,比如初二日,是裕王府上的年酒,燕王府的年酒,放在初五日。还有淳安公主府……”

周嬷嬷连忙解释道。

阿琅是知道的,日子岔开,是免得大家分身乏术,去哪家不去哪家得罪人的事。

而且,这日子,是很有讲究的,她道,“那咱们该哪日,就哪日吧。”

就和朝廷里的官员排序一样,论职排位,哪家位置高,哪家先请。

不要说上京了,她从前和父亲一起,去过好些地方,各地乡绅,请吃酒,也有个先后。

她就曾经碰到过一个事儿,有个新发家的土财主,去参加年酒宴请。

因为无知,坐到了当地最大的乡绅的位置,估计到现在,那家过年的时候,都免不了要被人拿出来当谈资。

主仆几人细细地说了下府中的事务,花费了一个上午的时间。

午间萧珩不在府中,阿琅一人用膳,没滋没味的。

下晌不过才歇了一会,丫鬟就来禀报,说是庄头们到了。

阿琅理了理衣裳,想了想,让人去将甲十一叫了一同去回事厅见庄头们。

甲十一自从被萧珩给了阿琅后,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赶车,难得听说阿琅主动叫他去做什么。

换了身衣裳,跟着阿琅去了回事厅。

这些庄头里,有皇帝和太子刚赏赐下来庄子里的庄头,也有从前本身清河王府庄子的庄头。

阿琅仔细打量着面前三十来个庄头,众人挤挤挨挨地站成四排,给她的感觉就是,不安,惶恐。

“我不怎么懂农桑。”阿琅看着庄头们缓缓地说道。

“年底的账,你们和管事们的核对就好了,对完账就回去吧。”

有些庄子离得远,一趟路就要十几二十多天的功夫。

一群庄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看看阿琅身边的甲十一,呆怔了片刻,却没有立即离开。

甲十一竖起眉头,

“怎么?王妃让你们去对账,赶紧回家,还不好?这可是王妃体恤你们,快过年了,别到时候年都赶不上回家过。”

“还不谢谢王妃?”

众庄头唯唯应是,朝阿琅行礼表示感谢。

脚步倒是挪了挪,也往外走,却是极慢的速度。

好不容易有个庄头,鼓起勇气,上前一步,跪下,小心道,

“王妃,那往年的帐呢?往年可从来没对过账。”

阿琅看着面前一脸忠厚的庄头,再看其他的庄头,对于这个庄头的话,纷纷点头。

看来,他们没有干脆利落地离开,是因为对账的事情……

阿琅更是想明白了,也就是说,这些庄头,来这里不过是走过场,根本就不是来对账的事!

“我会让人找去对的。”阿琅看似是回答那庄头,其实是回答所有的人。

忠厚的庄头跪在地上没起身,显然是不满意这个回答了。

“王妃,过了年,小的给王爷做庄头是第十九年了。前头十八年,不论是前头老王爷,老王妃,还是如今王爷,那可从来没查过账,现如今要查账……”

人群里,也有一个庄头走上前,倒没跪下,看着阿琅,有些愤愤不平地。

好似阿琅做了多么十恶不赦的事情般。

阿琅抬抬下巴,点着那后头走出来的庄头,见他不说话,只那么看着,表示疑惑。

“小的是想着,这查账,得有个说话。”